新报关单操作指南:境内收发货人、境外发货人及包装种类填报要点解析
企业非常看重报关环节,现在这个报关系统正在试用阶段,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动。如果不马上掌握这些变化,可能会对业务进行造成影响。
境内收发货人信息调整
在试运营期间,报关单上的境内收发货人信息有了显著调整。过去使用的是10位的海关注册码,而现在则需要填写18位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。以沿海地区的进出口企业为例,他们之前对旧的填写方式已十分熟悉,现在则需要确保在报关单上准确填写这18位代码。企业可以通过输入中文名称,让系统自动填充相应的信用代码,这种方式更加便捷。
企业若不迅速作出调整,将干扰报关流程的顺利进行。不少地方的工作人员表示,近期已有企业因信息未及时更新,导致报关环节出现拖延。各企业需相互告知,务必及时更新信息,以防影响报关的正常进行。
境外发货人特殊要求
境外发货人若是来自AEO互认国家的AEO企业,需出示AEO编码。在如上海、深圳等国际贸易活跃的城市,众多企业都涉及与AEO互认国家的交易。因此,企业需提前与境外发货人联系,告知他们务必准备这一编码。
若未能及时获得该编码,货物在报关过程中可能会遭遇阻碍。据实际业务情况,已有数家公司因编码问题,导致货物在港口滞留,进而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企业在进行业务洽谈时,需明确这一编码要求。
包装种类申报增加
报关时,在包装种类这一环节,需填报除提单上所列件数单位对应的包装类型之外的其他包装。比如纸箱、托盘、植物性铺垫材料等,这些均属于原报检项目中的包装种类。在港口报关区域,工作人员可以明显察觉到新申报要求与以往存在差异。
不少公司起初感到不习惯,这导致它们提交的信息不完整。一家公司在发货时只报告了提单上标示的大包装,却遗漏了内部的纸箱和植物性填充物,结果遭到海关要求重新提交申报,从而延误了发货。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并准确地进行申报。
集装箱商品项号关系明晰
每个集装箱都需要填写相应的商品编号,这表示要具体指出每个集装箱装载的具体货物。在大型物流场所,集装箱数量众多,若信息填写不清晰,极易导致货物混淆。比如,在内陆港口就曾发生过,由于集装箱商品编号填写不明确,导致货物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出现混乱,进而影响了后续的配送工作。
企业在装载货物时需细心安排集装箱内物品,并详尽记录商品编号。报关员在填写单据时需严格依照实际情况进行,以防后续出现麻烦。
商品编号新规
商品编号目前由10位海关编码与3位检验检疫附加编码组成。那些以往使用旧编码的企业,在试运行阶段要尽快熟悉新规定。在部分边境口岸,报关人员正在努力掌握新的编码标准。同时,企业的业务人员也需要对新编号有充分的认知,特别是那些涉及多种商品进出口的公司。
若编号填写不当,海关系统可能难以正确辨认商品,这会减缓通关进程。一些企业因编码填写错误,导致货物被海关暂扣,需经过详尽审查,从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因此,企业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。
原产国与境内货源地细化
在填写原产国信息时,需详尽注明生产地,比如具体到州或省等,国内的货物来源地也要细化到县级。这样的调整让报关信息更为精准。在产业密集区,企业需特别留意。以浙江义乌为例,众多商品的来源地便是周边的县级市。
填报信息若不够详尽,可能会对后续的贸易数据统计和税收政策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。不少企业在刚开始时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,导致填报内容较为概括,因而被海关要求补充详细资料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规定,确保准确无误地填写原产国及国内产地信息。
新报关单要求填写唛码标识。标识中除了图案,还需填写文字和数字。若缺少唛码,则填写“N/M”。这一点与以往做法有显著差异。在众多国际化港口,企业货物来源地多样,各国和地区的唛码各异。
企业员工需认真检查货物上的标识,确保信息准确无误。若标识填写不当,货物在运输及通关过程中将遭遇诸多困扰。大家务必重视这一环节。此外,新报关单的各个功能页面可通过“进口/出口整合申报”菜单进入。系统整合可能导致单证堆积,影响通关效率。企业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,及时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。贵公司在尝试报关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?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心得,同时,还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