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海关总署发布90条公告及1条署令,全国通关一体化与稽查条例改革亮点回顾

2016年很快过去了,当年海关颁布了许多新规。各种公告和命令接连不断,仿佛飘落的雪花,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也取得了显著进展,新的稽查规定也开始执行。这些情况你是否了解?接下来,我们将逐一为大家讲解。

海关公告与署令发布情况

这一年,有哪些影响你我、惠及你我的海关政策、法规?发布君作了一番梳理,方便大家收藏查阅。

2016年1月8日,海关总署发布了首个公告,这标志着年度政策发布工作的启动。当年,海关共发布了90条公告及一条署令。这些政策内容涉及企业管理、货物进出口规范等多个领域,对海关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海关政策

发布次数频繁,这表明海关正根据国内外贸易情况及实际工作需求,不断对政策进行优化,努力适应贸易环境的持续变化。所以,进出口企业应当留意相关的通告和指令,以便及时对自身的经营活动作出调整。

全国通关一体化试点启动

先就发布君看来几个重磅的海关政策、法规说起:

2016年6月1日,上海被选为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的试点城市。在这一天,上海成立了海关总署风险防控中心(上海)和海关总署税收征管中心(上海)。这两个中心运用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,对试点区域的进出口货物实行了“一次申报、分步处理”的通关管理模式。

这项变革带来了重大改变,极大地简化了通关流程,加快了通关效率。企业不必频繁往返,进出口货物的速度也有所提高。过去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通关,现在可能只需一天,真正为企业在时间和成本上节省了大量资源。

新海关稽查条例实施

自2016年10月1日起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稽查条例》正式开始实施。紧接着,11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实施办法》也一同开始执行。新条例中包含了一些明显的特点,比如明确了主动披露的相关机制,企业若能主动坦白问题,有可能获得减轻处罚的机会。此外,条例规定,社会专业机构可为海关提供稽查服务,这一举措让稽查过程更加标准化。

新规定使得企业面临违规的可能性增加,然而,它也为那些与海关合作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。特别是那些秉持诚信原则的企业,在更为公正和透明的监管体系下,能够安心地拓展业务规模。

协调制度 2017 版情况

世界海关组织(WCO)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商品的发展,大约每四到六年就会对《协调制度》进行更新。2014年6月,WCO推出了2017年的新版《协调制度》。从2017年1月1日起,这一版本正式开始实施。2017年的修订版在2012年的基础上,对内容进行了233处调整。这导致六个子目的数量从原来的5205个增加到了5387个。

从1992年1月1日开始,我国依据《协调制度》来设定进出口商品的税率并编制海关统计目录。随着新版《协调制度》的实施,企业需对商品重新归类,务必保证分类准确,以免因分类错误而带来风险。

加工贸易相关政策动态

2016年,不少海关公告都提到了加工贸易领域里的政策调整。这些调整涉及企业生产、货物进出口等多个环节,比如申报流程的简化,还有保证金管理方法的改变。

政策调整旨在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与升级,并提升贸易流程的便捷度。但这也要求企业必须快速了解并适应新政策,比如保证金制度的变化,这可能会对企业资金管理带来影响。

企业管理方面政策调整

2016年,海关在企业监管方面推出了新办法,发布了公告和指令,对企业信用管理进行了改进。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,海关将它们分成若干级别,并实施差异化管理。信用好的企业能享受到通关等环节的便利,而信用较差的企业则需接受更严格的监管。

政策调整有助于企业依照规定进行经营,提升整个行业的信用水平。若企业想享受海关的优惠政策,必须重视信用体系的建立,并严格遵守海关的相关规定。

在2016年的贸易往来里,你是否察觉到了政策带来的变化?哪项政策对你的影响最为深刻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。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