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脱贫攻坚关键年,云南瑞丽海关扶贫成效显著

脱贫攻坚征程中,涌现了众多感人的事迹。瑞丽海关的驻村工作者们,全心全意为村民提供援助,他们的事迹尤为感人。比如,陈在英一家的搬迁得到帮助,哈允崃小组的西瓜困境得以化解,还有4500公斤罗氏沼虾滞销问题得以解决。这些队员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

动员搬迁不容易

陈在英一家本应迎来安居乐业的住房机会。然而,由于对搬迁政策的不熟悉,她担忧失去保障,因而拒绝了搬迁。瑞丽海关的驻村队员杨金华满怀信心地试图说服她。他长期扎根村里,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,自认为说服工作会较为顺利。然而,当杨金华带着政策文件第二次上门,特意向陈在英的儿子详细解释政策时,事情才逐渐出现转机。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了消除村民疑虑的难度之大。

村民们的顾虑并非无根据。他们可能目睹过太多承诺未能实现的情形,因此对新政策持谨慎态度。杨金华起初信心十足,但后来屡遭挫折,这种转变凸显了扶贫工作中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。

西瓜危机忙拯救

2019年3月,冯胜在走访中发现了一些问题。哈允崃小组有14户人家种植西瓜,占地262亩,投入成本超过40万。由于瓜苗未能结果,5户贫困户感到非常焦虑。冯胜立刻采取行动,深知不能让农民的辛勤付出付诸东流。他积极联络各方,邀请了15位专家前来调研。这种迅速的反应充分显示了他对村民困境的深切关注。

专家抵达后,村民依照建议实施了补救措施。地里西瓜逐渐恢复生长,损失得以弥补。这一过程展现了冯胜等驻村队员解决问题的实力。若非他及时沟通和推动,村民恐怕只能无奈地目睹西瓜田颗粒无收。

沼虾滞销想对策

虾子卖不出去,养殖户面临困境。10月21日,冯胜邀请了记者进行采访。他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了村民的难处。他将村民的困境视为战斗的信号。冯胜借助媒体,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沼虾滞销的问题。这不仅展现了冯胜的责任感,也彰显了他为村民利益全力以赴的精神。

冯胜这位扶贫工作者凭借个人努力,为滞销的虾找到了销路。不仅如此,他还因此成为了网络红人。这反映出他的行为受到了广泛的认可。德宏广播电台的专访更是证实了他的付出受到了公众的关注,并对扶贫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
村民顾虑需化解

瑞丽海关政策

村民们各有各的担忧。比如陈在英,她担忧搬迁后生活无法得到保障。对于众多像她一样的村民,扶贫人员需要展现出极大的耐心。这种耐心,不仅仅是多次上门进行说服,更要有实际行动。比如杨金华,他向陈在英的儿子详细解读了政策,并让了解政策的年轻人去说服长辈,这同样是个不错的办法。

偏远地区的村民,文化素养可能有限,对政策和新事物反应较慢。扶贫工作者需深入探究村民的忧虑所在,以便更有效地消除他们的疑虑,确保扶贫措施得以有效实施。

多方携手共解难

哈允崃西瓜遭遇危机,冯胜明白需要汇聚各方力量。他与村委会、农业服务中心及专家取得联系。单凭一人之力,难以应对如此繁复的农业难题。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才能快速查明情况。

多方协作犹如一套连贯的拳法,威力显著。在常规的扶贫任务中,我们需广泛借助各方力量。若仅依赖驻村的个别队员独立作战,往往效率不高,且不易应对繁杂的问题。

真心帮扶见成果

瑞丽海关的驻村队员们辛勤努力,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。他们挂钩的四个扶贫小组共有70户贫困家庭,其中69户已经成功脱贫,还有最后1户也已满足脱贫条件。队员们并非只是形式上的参与,而是真正脚踏实地地做事。

队员们用心帮助,村民生活有了大变化。他们为脱贫事业贡献力量,改善了村民的生活。这些成就源于大家的共同努力。